技術攻關,探索綠色創效“雙贏”模式
2022年,首套國產化大型廢堿濕式氧化裝置(WAO)在鎮海煉化順利完成標定,出水各項指標均優于中國石化“十條龍”課題攻關保證值,且操作穩定性、工況適應性等得到業主高度認可。
WAO裝置順利投產鼓舞人心,但SEI對環保的追求永無止境。WAO處理后的廢堿液仍含有較高的COD(化學需氧量)和鹽類,如何延長價值鏈,使廢堿液“增值”,在實現零排放的同時創造效益?SEI環保技術攻關團隊始終在思考。
借助天津南港乙烯冷凍結晶裝置建設契機,SEI開始嘗試通過冷凍結晶工藝實現乙烯廢堿液零排放和資源化的可能性。經過大量理論研究和實驗驗證,技術攻關團隊逐一攻克了高COD高鹽廢水零排放整體技術路線、各污染因子在產品和母液中的分配比例、冷凍結晶的工藝參數設計及整體防堵塞設計等難點,成功實現了廢堿液零排放。不僅如此,廢堿液處理過程中產出的無水硫酸鹽品質符合《煤化工副產工業硫酸鈉》標準中的A類一等品要求,是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副產品。
“乙烯廢堿液冷凍結晶技術是我們探索綠色低碳和企業創效‘雙贏’模式的重要嘗試。”SEI環保技術攻關團隊負責人宋健健介紹,“這樣的理念也將引領我們去尋找石化污水處理場綠色低碳轉型的更多可能性。”
匠心不改,高標準錘煉環保“看家本領”
污水治理是SEI的“老字號環保招牌”。高密度沉淀池是目前石化污水處理流程中去除懸浮物的主流工藝之一,但其核心技術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幾家國外水務公司。在海南煉化項目啟動之際,SEI決定自主攻關這項技術,扎實錘煉“看家本領”。
SEI環境工程室組建了高密度沉淀池自主化研發攻關小組,深入研究分析大量國內外專利,結合過往經驗,圍繞高密度沉淀池的技術特點,開展CFD(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在嚴謹驗證核心設計參數的同時,對池體內部結構細節進行排查式優化,最終實現了處理能力和運行效率的全面提升。
“復雜的流場模擬是難度最大的挑戰。通過對池內液體流場分布情況及懸浮物濃度分布規律進行多次模擬計算,我們終于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水力設計參數。”技術攻關負責人劉凱說。
海南煉化高密度沉淀池的建設也是SEI在污水處理場環保設備研發領域的首次嘗試。自2022年8月投產,該高密度沉淀池平穩運行至今,各項指標均優于設計值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掌握先機,打造噪聲治理綠色“風向標”
近年來,國家對噪聲污染管控愈加嚴格,各項目業主也對噪聲污染防治提出了許多明確要求。緊隨政策、響應需求,SEI環境工程室成立噪聲研究小組,遵循“優先源頭治理,其次降噪措施,最后個人防護”的原則,通過進行噪聲預測模擬,對環境及作業場所噪聲進行評估,從而提出合理的降噪建議及優化方案,從設計源頭筑牢第一道防線。
泰國IRPC項目是SEI承接的第一個噪聲研究項目,業主和項目管理顧問對噪聲處理的要求近乎苛刻。“我們需要在現場定點進行環境監測并統計數據,國內外項目都沒有這個先例。”團隊負責人燕莉說。
為了滿足業主要求,SEI噪聲研究小組深入項目現場,蹲點踏勘、全面排查,標注出所有可能的噪聲點,并逐項分析噪聲參數,對癥下藥,用實力交出了讓業主滿意的答卷。“我們從海外項目起步,逐步積累經驗,有助于在國內噪聲處理市場中走在前列、掌握先機。”燕莉介紹。
如今,噪聲治理已然成為SEI環保領域的又一亮點。SEI噪聲研究小組可為業主提供噪聲研究報告、噪聲環境影響評價、噪聲防治工程設計及工程咨詢全流程服務,努力創造更大交付價值。
煉化工程集團科技部總經理 黃孟旗: 一是聚焦“雙碳”目標戰略,全面梳理石油化工行業碳源現狀。從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捕碳、碳資源再利用及封存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和專題研究,做好石化行業碳中和策略和實施路徑規劃,以及相關技術的開發和儲備。
二是加快推動多能耦合研究和工業示范。持續開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耦合一體化發展研究,通過工程技術集成和創新,妥善緩解新能源的波動特性和石化行業連續性生產要求之間的矛盾,積極探索“熱氫風光”等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耦合一體化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綠電、綠氫在石化行業的示范和大規模應用,推動行業減碳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三是引領工程建設行業的新型工業化。加強煉化工程集團“大兵團作戰”和設計、采購、施工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加快推進“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模塊化建設、信息化管理、數字化交付”,實現工程建設從傳統模式到“標準化設計+工廠化智造+裝配化安裝”的方式轉變,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本質綠色環保的工程建設行業新型工業化之路。
石油工程建設公司首席專家 王 智:“碳中和”是三端共同發力的體系,即“發電端”用風、光、水、核等非碳能源替代煤、油、氣,“消費端”通過工藝流程再造,用綠電、綠氫、地熱等替代煤、油、氣,“固碳端”通過生態建設、碳封存等技術,將碳固定在地表、產品或地層中。在“三端”都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工程設計作為項目建設的龍頭,是石油化工項目綠色、低碳、環保發展的源頭。石油工程設計以中國石化“碳達峰”八大行動為指引, 按照“內生轉型、擴張轉型、跨界轉型”三舉并進的路徑,依托科技創新,融合數字化轉型和新發展內涵,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油氣業務領域,我們以建設業務低碳化、老區優化簡化、酸性氣田高效開發、頁巖油/氣高效開發等為抓手,打牢能源資源基礎。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在新能源業務領域,我們堅持綠色低碳導向,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拓展地熱利用、風電、光伏發電等領域,促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我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不斷提升核心技術、專項技術水平,細化前沿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部署,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積極開展氫氣制儲輸用、長時高效儲能等技術攻關,持續推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流程示范及產業化應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一業為主、適度多元”的業務結構,實現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的轉型升級。
-----------------------------------------------本文摘自《中國石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