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工產品擴能潮中,我國擴能規模占70%,化工行業供大于求、產品過剩的困局亟待破解。
本版從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和國際化四方面給出破解之道。作者堅信石油化工產業作為國之基石,不是夕陽產業,隨著循環回收、新技術有機合成的不斷突破,石油化工依然是一輪冉冉升起的朝陽。
□李 超 呂曉東 楊惠馨 隋謹伊
2023年全球化工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全球基礎石化原料新增產能規模超4000萬噸/年,增速逾5.5%。產能大增,經濟增速卻不及預期。發達國家刺激經濟政策減弱,全球經濟持續下行,2023年GDP增速由2022年的3.5%降為3%。由此導致全球化工市場需求低迷,增速僅為1.8%。供強需弱的局面導致化工企業利潤持續下滑。
在全球擴能潮中,我國擴能規模占70%。廣東石化、海南煉化等大型裝置相繼投產,烯烴、聚烯烴、對二甲苯、苯乙烯新增產能均居歷史高位,丙烯和苯乙烯新增產能甚至創歷史新高;供應增量大,小裝置淘汰速度加快,企業停車檢修及降負荷情況頻現;2023年國內石化產品價格比2022年下跌7%。
化工企業如何提高利潤?有4種方法:降低成本、提升價格、擴大需求、減少供應。在目前產能大爆發的時期,供應不可能減少。因此只能在降本、提價和擴需上下功夫。
路徑就是通過數字化降低成本、通過高端化和綠色化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國際化擴大需求。
數字化降低成本
數字化并不會改變化工產品性質或者提升化工產品附加值,數字化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企業綜合成本,進而提升企業利潤。
那么企業需要怎樣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實時跟蹤市場需求,將市場中消費者的喜好及產品發展趨勢,細化為化工產品所需要的種類、數量和時間,化工企業通過數字化優化使能耗物耗最小化、排產節奏最優化、倉儲成本最小化、運輸路線經濟化,再將上述生產信息反饋給原油采購企業,讓其優化購買原油種類及合理安排船期。最終收到數字化智能效果:通過數字化實時跟蹤市場是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關鍵;將企業采購、生產、倉儲、運輸、銷售總體利潤最大化,而不僅僅是某幾個部門利益最大化,往往各個部門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導致整體企業利益最大化,超強的計算能力是實現企業整體利潤最大化的關鍵;快速、準確決策生產銷售策略,通過數字化可以快速、精準地分析前述信息,僅靠人工并不能實現最優決策。
數字化轉型又難在哪里呢?
難點之一是“翻譯”人才難得,需要交叉學科背景人才。比如將市場消費者喜好及趨勢“翻譯”為化工原料所需種類、規模和時間,需要同時精通市場研究和化工產品性能。
難點之二是即使把物理世界信息“翻譯”成了數字信號,搭建算法也很難。算法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指導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創造性運轉的工具。算法的本質是事物運行規律的代碼化,作用是構建數據流動的規則體系,最終目標是企業整體利潤最大化,算法搭建工作量巨大,需要搭建人員同時精通化工流程和計算機業務。
難點之三是計算難。1997年人工智能就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選手,但直到2016年才擊敗人類圍棋選手。為何后擊敗圍棋?因為圍棋比國際象棋的棋盤多了“幾條橫線,幾條豎線”,而這幾條線就使計算難度呈幾何級數增長。而當人們用計算機計算市場、采購、生產、庫存、運輸、銷售等各環境時,變量遠超棋盤,需要非常強大的算力。
最后,數字化會革誰的命?
在化工產品供大于求的困局下,未來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比拼誰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沒有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將被革命。雖然目前數字化尚未達到智能化水平,但企業應積極推進數字化初級建設,將企業物理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為未來算力爆發后進入智能化階段提前準備好“下鍋的米”。
高端化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大宗化工產品逐漸過剩的背景下,發展高端化工產品是企業提升利潤的必由之路。發展高端材料“并不難”,總體看,高端材料分為兩類。
一類是技術確定頂替進口材料,如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特種合成橡膠和熱塑性彈性體、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生物基材料等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其中,電子化學品中超高超純光刻膠、高純磷烷及高精度拋光墊、高性能氟樹脂、氟橡膠、高性能茂金屬催化劑、高碳ɑ-烯烴、己二腈等關鍵單體和材料、血液透析等醫用高端功能性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這類材料特點是用量少、附加值高。我們要做的高端材料,就是為了頂替進口。發展這類高端化工產品并不難,因為上世紀70年代后極少出現“全新化工新材料”,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新材料技術雖然起步較早,但也有相當長時間“停滯不前”,如同龜兔賽跑,我們有極強的后發優勢。
另一類是技術在發展的新興產業所需材料,比如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芯片相關材料等,這類新材料特點是應用量較大,而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可通過規模優勢獲得資金來反哺技術研發,從而形成正向循環,比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因為其優異的封裝性能、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價格低廉優勢,是目前太陽能電池封裝用最普遍的膠膜,而我國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受技術限制嚴重不足,近年來我國大力鋪設光伏板,獲得的大量資金可反哺高醋酸乙烯含量的EVA研發。在這類高端材料研發中,我們擁有極強的規模優勢。
綠色化提升產品附加值
企業可以通過實施產品綠色化措施建立護城河,提升競爭力。
發達國家利用碳邊境稅和塑料包裝稅倒逼產品綠色化。以歐盟為例,歐盟更新了《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指令》,要求到2030年歐盟市場上所有塑料包裝中要含有不低于30%的回收塑料,到2040年提高到65%,否則將征收800歐元/噸的包裝稅。這就給了中國企業通過產品綠色化實現盈利的機會,比如中國塑料袋生產企業將產品出口到歐盟,使用原生塑料,每噸產品成本是1萬元,征稅6000元,總成本是1.6萬元。但如果企業在塑料袋中添加合理比例再生塑料,每噸總成本變為1.3萬元,卻不用繳納包裝稅,因此將比競爭對手多盈利3000元。
此外,2021年11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新規要求到2030年廢塑料回收利用率達到50%。澳大利亞《2021年國家塑料計劃》中明確,2025年塑料包裝的再生塑料含量應達到20%。加拿大計劃到2030年某些塑料包裝中再生塑料的占比要達到50%。因此中國化工企業若想提升競爭力,應加快與塑料再生企業綁定步伐,穩定再生料來源,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眾多國際知名企業需求大量再生產品。不僅有政策倒逼加大塑料再生力度,而且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為提升品牌形象,也紛紛承諾未來在產品中添加一定比例再生塑料甚至全部使用再生塑料。如歐萊雅、 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雀巢、樂高等品牌。2023年7月1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項關于報廢車輛(End-of-Life Vehicles,ELV)的法規提案。該提案旨在增加新車中回收材料的使用,新車應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因此,大眾、奧迪、寶馬、奔馳等企業紛紛宣布在汽車塑料制品中添加再生料,沃爾沃等眾多企業已在汽車內飾中添加了再生塑料。
巨大的再生塑料需求將極大拉動再生塑料市場,未來再生塑料價格將超過原生塑料,因此化工生產企業應及早綁定再生塑料生產企業,最優策略是入股。
目前綠色化難點之一是再生產品如何溯源,尤其未來再生塑料價格高于原生塑料后,很有可能有企業以新料冒充再生塑料。有三個案例供參考,第一個案例是江西某公司,其回收家電進行拆解以取出其中的塑料,在拆解線上安裝攝像頭,任何質疑者可以通過觀看錄像進行判斷,確保回收家電的量與再生塑料的量匹配。第二個案例是黑龍江某公司主導的再生資源回收。如果再生塑料企業直接去小區回收廢舊塑料,小區居民無法給企業開具發票,因此,再生塑料企業也無法證明其產品為再生塑料。該公司委托個體工商戶在小區設立回收網點,個體工商戶每年可以開具120萬元的發票,由個體工商戶回收塑料,再賣給該公司并出具發票,此方法也可實現廢舊塑料的溯源。第三個案例是寧波某企業,其設計了一款廢舊塑料回收垃圾桶,此類垃圾桶投放需要刷居民身份證或者小區居民的門禁卡,記錄投遞時間,此方法也可以實現再生塑料溯源。
綠色化難點之二是穩定產品質量。物理再生品控是關鍵。來源分散、形狀差異巨大、種類繁雜等因素導致我國廢塑料回收難度大、成本較高。同時,廢塑料回收行業門檻較低,多為作坊式回收網點,分選方式主要依賴人工,缺乏自動化的精細分選技術及工業設備。回收和再生塑料企業數量眾多,截至2020年,中國塑料回收企業有2.6萬家,規模較小、分布廣、盈利能力普遍較弱。品質差導致使用再生塑料的企業良品率低,增加了企業成本,因此保證再生塑料質量穩定是重要努力方向。
國際化擴大化工品需求
出口可以緩解我國化工產品過剩壓力。由于各國資源稟賦和社會發展階段差異巨大,導致很多國家是化工品凈進口國。目前我國化工品出口主要有三個方向。
東南亞國家。未來東南亞國家化工產品需求巨大有兩個原因。一是承接來自中國的制造業轉移,由于近年來我國人工、土地和環保成本提升,以及美國對中國制裁,對進口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征收關稅高達25%,而歐美對進口東南亞地區的產品關稅一般為10%,甚至更低。這些因素導致大量制造業轉移至勞動力、土地、稅收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地區,以便出口歐美。制造業的遷出,進而擴大了當地化工產品需求規模。
二是當地居民消費的大幅提升拉動化工產品需求,東南亞人口將近7億人,30歲以下占比50%,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5%,而且年均增速5%,據谷歌、貝恩和淡馬錫發布的聯合報告顯示,如果將東南亞國家看作一個整體,2030年有可能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巨大的經濟體量將拉動對化工產品的需求。
歐洲國家。未來歐洲國家化工產品需求缺口巨大同樣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歐洲自身化工產品供應逐漸減少。歐洲能源轉型及局部沖突原因,導致能源價格上漲,而化工產品生產用能成本增加幅度遠超化工產品價格的增長幅度,很多化工企業選擇降低生產負荷甚至關停企業,更有甚者直接破產清算,導致歐洲化工產品產能份額占全球比例持續下滑,2010年占比17%,2022年下降到11%,2025年將下降到9%。
二是歐洲化工品消費并不會因為供應減少而減少。近年來,歐洲化工品缺口逐年擴大,2022年歐洲三烯缺口251萬噸、三苯缺口98萬噸、聚烯烴缺口123萬噸、乙二醇缺口77萬噸、聚酯纖維缺口151萬噸、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瓶片缺口178萬噸。
“一帶一路”國家。未來“一帶一路”國家化工品需求缺口巨大有兩個原因。一是需求潛力巨大。截至2023年10月,中國已與152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數量占全球國家數量的77%,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面積占197個國家(全球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97個國家、36個地區)總面積65%,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人口數量占全球人口總量的65%。這些國家和地區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主,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只要其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就會有大量的化工產品消費機會。
二是工業基礎薄弱。化工工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一帶一路”國家目前國力尚不允許大規模興建化工項目,進口在較長一段時間是最優選擇,從而為中國出口提供了機會。
(作者來自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所)
評論
石油化工:依然是朝陽產業
□ 河 流
2023年化工企業盈利看起來不太樂觀。亞洲區域,榮盛石化前三季度利潤同比減少98%、萬華化學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7%、韓國LG化學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3%。歐洲區域,科思創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43%、巴斯夫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54%。美洲區域,陶氏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72%。
那么,化工行業是不是開始走下坡路了呢?并不是,化學工業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及材料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得化工在現代建設中的作用越發重要,因此化工行業的困境是暫時的,在飛速發展的全球經濟中,石油化工產業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朝陽產業一定具有強大生命力,是國家支持、社會需要或緊缺、對老百姓生產生活有著極大助益的產業。
如果沒有化工產品,人們的生活不可能像今天這樣便捷。如今,化工產品在人類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升,滲透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原料,更是連通全球市場、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
放眼全球,化工產業均向著“多元化”及“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電子、汽車、機械工業、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環保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電子與信息化學品、表面工程化學品、醫藥化學品等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全球范圍內精細化學品市場規模將保持高于傳統化工行業的速度快速增長。化工行業進一步發展是大勢所趨。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不斷增強,石油化工企業發揮作用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比如“高效能源回收技術”,通過先進的熱集成技術和余熱回收系統,企業能夠減少能源損失,提高整體能源效率。這種技術在減少制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提高成品油的產出比率方面尤為關鍵。中國石化通過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余熱回收系統,實現了在多個生產基地節能降耗,顯著地提升了能源效率。在環境友好型材料和化學品的研發上,石油化工企業正尋找替代傳統產品的環保材料,比如可生物降解塑料、無污染的染料和涂料等,它們將有助于提升企業在綠色市場的領導力。2022年4月,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成功生產出高品質低熔融指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用其生產的后期制品強度更高,也更加結實耐用。PBAT熔融指數可以實現自由調控,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產品品質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得到了國內高端用戶認可。華東理工大學與中國石化聯合研發的廢氣處理新技術,使得上海石化等企業能夠更高效地捕集和處理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有效減少了大氣污染。
總而言之,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將在全球舞臺上起著越來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石油化工產業不斷發展來適應新市場形勢, 拓展更多的產品應用市場,進入相對高端產業,如航空航天、汽車、電子、半導體等領域。國內外對特種化工產品的需求一直在持續增長。在企業發展規劃時要重視相關領域的進入。對創新技術持續的研發投入和開放合作的態度將成為行業保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通過把握技術發展的脈搏,中國石油化工產業有望在全球格局中發揮引領作用,并推動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而領先的龍頭企業作為中國化工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力量,將因把握機遇而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