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河南油田投資發展部(新能源辦公室)組織人員再一次細化雙江區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方案,為項目快速推進奠定基礎。“該項目實施后,河南油田將建設24兆瓦風電及配套設施,年可生產綠電5100萬千瓦時、減少購電費用2800萬元。”河南油田投資發展部(新能源辦公室)負責人張孝友介紹。
作為石油企業,石油經濟一柱擎天。然而,河南油田經過50多年的勘探開發,石油資源潛力已很難再釋放。國際油價一有“風吹草動”,河南油田這樣的老油田經營效益就會“打擺子”。
對此,河南油田積極探索開發利用新能源的多種途徑,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保障。他們按照集團公司戰略部署,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現有閑置場站多、電網消納能力強、地熱資源豐富等優勢,持續擴大光伏、風電規模,探索建設“零碳”場站和新能源儲能項目,推動新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截至目前,累計部署實施新能源項目36個,年可生產綠電約1.2億千瓦時、節約天然氣約600萬立方米、減少碳排放約8.2萬噸,綠色低碳動能日益強勁。
追風留光存熱,綠能替代跑出加速度
“這幾百塊光伏板每天生產的綠電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綠色能源在我們公司已唱‘主角’了。”7月17日,置身在光伏板林立的一片“藍海”中,南陽能化公司總經理王偉說。
加大綠色能源替代力度、增強綠色動能,是河南油田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
地下有石油,頭頂有“風光”。讓石油經濟全線增“綠”,河南油田主動追風留光存熱,有序推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
本著就地消納、自發自用、效益優先、先易后難的原則,河南油田在站庫內部、井場空地多種應用場景下累計安排光伏發電項目26個,每年可生產綠電4600萬千瓦時、減少購電費用2200多萬元,盤活場地面積42.3萬平方米,油田中心區域用電基本實現了綠電完全替代。
河南油田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近年來,該油田積極探索有效的“存熱”途徑,利用南陽豐富的淺層地熱水資源,采用地源熱泵冷熱聯供、地熱尾水同局回灌技術,實施了1個地熱項目,供暖供冷面積達8.2萬平方千米,為生產生活提供了綠色動能。
多途徑發力,“零碳”場站規模逐步擴大
7月16日,河南油田油區遭遇強暴雨襲擊。采油一廠雙河巡檢二站主任技師顧德收開著白色的新能源汽車去巡井,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有了新能源汽車巡井,刮風下雨不怕了,俺們打造的‘零碳’場站又多了一分保障。”
給生產現場配備新能源汽車是河南油田打造“零碳”場站的措施之一。近年來,針對油氣生產用熱能耗高等問題,河南油田探索實施“光熱+谷電加熱+伴生氣加熱+蓄能”多能互補模式,形成全過程低碳生產模式,推進區域“指標零碳”向“本質零碳”過渡。截至目前,河南油田在20口油井推廣實施“光熱+”多能互補模式,日節電率提升70%,減少碳排放1700噸,打造了多能互補的“河南油田方案”,被中國石化樹立為多能互補品牌。
與此同時,為滿足油氣站庫生產用熱需求,河南油田探索實施聯合站余熱資源高效利用模式,先后形成余熱代油代氣、供熱等多種余熱利用模式。截至目前,河南油田共安排余熱利用項目3個,利用余熱13.1兆瓦,年節約天然氣600多萬立方米、減少碳排放1.31萬噸,累計創效450萬元。
“源網荷儲”一體化,開辟儲能新賽道
風光變能源不難,難的是風光變“現”。新能源要用得好,既要大規模開發,又要高水平消納、儲存。
隨著新能源項目規模日益擴大,綠電并網難、消納難問題日益凸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推動傳統“源隨荷動”的供電模式向“源網荷儲”各環節高效協同的一體化模式轉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把生產的綠電“儲存”起來,并轉化為綠色“產品”,變“電力輸出”為“產品輸出”。
今年5月,《河南省工業企業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出臺,規定企業可以利用廠區內的新能源資源,形成企業自身的智能微電網,根據風電、光伏發電曲線合理安排生產,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同時,通過合理配置儲能等調節手段,實現自發電力自用,增強供電的可靠性、穩定性。
河南油田抓住這個機遇,研究確定油田“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整體規劃,構建基于油田場站的微電網和能源綜合智慧管控系統,形成“源網荷儲”多能互補、協同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探索利用鹽穴、廢棄井等,建立“大儲能”系統,努力實現綠色用能、低成本用能、高效用能、低碳用能。針對油田電網結構薄弱、缺乏智能調控和調峰能力弱等情況,河南油田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智”五大關鍵組成部分,探索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運行模式,加快電網升級配套工程建設,實現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和高水平消納,保障電網安全平穩運行。
目前,雙江區域“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河南油田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新聞會客廳: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 助力油田綠色轉型發展
問:“雙碳”目標下,油田企業發展地熱面臨哪些機遇?
答:根據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發展綠色低碳清潔能源、走清潔化發展道路是油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地熱作為地球本土的可再生能源,因資源量巨大、利用效率高、減排效果明顯等優勢,受到高度重視,得到快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相繼出臺《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明確地熱是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向和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熱供暖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一條重要途徑。
目前,國內主要油氣公司除保持傳統油氣業務外,都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新產業。2021年,中國石油明確了“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2024年,中國石化牽頭成立“未來空間深部地熱領域創新聯合體”,致力于深部地熱勘探評價、高效開發、綜合利用等全流程關鍵技術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攻關,高效推進未來空間產業深部地熱開發與利用。這些都給油田企業發展地熱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撐。
問:油田企業發展地熱產業有哪些優勢?
答:地熱與油氣是共生于沉積盆地的兩種資源,油田企業開發地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資源條件看,油田企業地熱及井筒資源豐富,具備開發地熱資源的優勢。據統計,國內油田礦權區4平方千米以內的淺層地熱資源量占我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的86%。同時,油田企業在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地質、鉆井、測井、地震等資料,各類閑置井可以改造為地熱井,節省了新建井的成本和時間,為油田變“熱田”提供了便利。
從用能需求看,油田既是產能大戶,又是耗能大戶,亟須通過地熱等清潔供熱方式替代傳統燃煤、燃氣用能,達到節能降耗和減少碳排放的目的。據統計,油田生產能耗中用熱占比在80%以上,尤其是油氣集輸、油水分離等生產場景用能需求大,地熱清潔供熱替代潛力大。
從經濟效益看,我國東部老油田多數已進入高含水開發期,部分油田含水率高達95%,油氣穩產難度大、開發成本高。通過油、熱協同開發,有助于提升油氣資源供給能力,同時盤活油區閑置井筒資源,加快生產用能清潔化、低碳化進程,實現多能互補發展新格局。
問:油田企業地熱開發利用目前存在哪些瓶頸?
答:盡管我國的地熱產業已取得積極進展,建成了一系列示范項目,但隨著產業快速發展,地熱開發利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也逐漸顯現。
首先,雖然油氣資源與地熱資源的形成息息相關,但是地熱與油氣富集規律及伴生規律仍不明確,制約了優質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如部分水熱型地熱項目存在流量不足或無法回灌、干熱巖地熱項目存在井底溫度低于預期等情況,給地熱開發帶來了較大風險。
其次,地熱開發利用是多專業、多學科交叉的集成技術,關鍵瓶頸技術制約了地熱有效開發利用。如存在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資源評價精度低、廢棄井改造地熱井技術難度大、中深層單井閉式循環換熱效率低等問題。
最后,市場和經濟性是地熱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油田開發市政供暖業務存在市場開拓難等問題,與民營企業靈活多變的經營機制相比,存在短板。而且地熱項目初期投資通常較大,成本回收期較長,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的成本下降,增加了地熱的市場競爭壓力。
問:油田企業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在哪里?
答:沉積盆地地熱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用途廣泛,油田企業可結合地熱資源情況和不同區域熱、冷、電等用能需求,因地制宜建設地熱供暖、地熱綜合利用和地熱發電等項目。
首先,油田企業內部可以大力推進集油伴熱、原油輸送等用熱清潔替代,部分有利地區可以開展地熱發電實驗。其次,油田企業可以在北方燃煤(氣)供暖地區開展對外清潔供暖,推動我國地熱產業規模化發展。例如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地熱供暖面積累計達9500萬平方千米,為我國中深層采暖面積的15%以上,是我國最大的地熱供暖企業,成功打造了“雄安模式”。最后,地熱綜合開發利用是油田企業地熱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如積極拓展醫療康養、溫泉洗浴、現代農業等產業鏈,提高地熱業務經濟性。同時,可把地熱開發與“風、光、氣、氫”等多種能源開發統籌安排,大力發展“地熱+”產業,通過“梯級利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與地熱利用深度融合的力度,實現油氣保障供應與綠色低碳轉型相統一。
本報記者 常換芳 通訊員 黃帥博 采訪整理
廣西石油成功實施銷售系統首例需求側響應
本報訊 7月15日,廣西石油售電公司首次以負荷集成商身份成功響應超1000千瓦時。
廣西石油作為廣西最大的車用新能源供應商,積極發揮售電公司平臺“創新負荷集成服務領航者”作用與新能源汽車“大號移動充電寶”電力調節優勢,加快部署需求側響應工作,強化車網互動,在助力提升電網消納能力的同時,降低新能源車主用電成本,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探索“售電+”服務新模式。
柳州城站“五星級充電站”是中國石化在廣西柳州建設的首座集光儲充換一體化、清潔油品、易捷驛站、易捷服務等多業態于一體的綜合加能站。廣西石油將該站作為需求響應示范站點,精心繪制“日常負荷曲線圖譜”,精準對接廣西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消納預警機制,引導車主在電網消納預警時段到站充電,響應成功的電量將享受0.58~0.60元/千瓦時的消納政策補貼。(陳明霞 馬一丹)
石工建勝利油建承攬的南港屋頂光伏項目進展順利
本報訊 7月16日,由石工建勝利油建公司獨立承攬的中石化新星(天津)公司天津南港催化劑廠區1.52兆瓦分布式光伏新建項目,順利完成車棚鋼結構施工任務,至此,該項目已完成80%,為實現并網送電打下堅實基礎。
該項目利用天津市南港工業區天津催化劑廠前區建筑及停車區鋪設分布式光伏板,是勝利油建首次承攬的屋頂光伏施工項目。項目采用“自發自用、全部消納”模式,建成后,所發綠電就近接入天津催化劑廠前區400伏配電網,為天津催化劑廠區提供清潔電力。
(林國棟)
中原油田天然氣產銷廠多措并舉推進新能源建設
本報訊 截至7月16日,中原油田天然氣產銷廠柳屯輸氣管理區濮城增壓站1.4兆瓦光伏發電系統已累計并網發電33萬千瓦時,減少電費支出11萬元,實現了“綠色電力”助推降本增效目標。
今年以來,該廠集中利用低效閑置場地建設特色新型智能光伏電場,實施大型壓縮機組電驅改造、無人值守站場太陽能人體感應燈改造等項目,多措并舉推進新能源建設。
據悉,濮城增壓站1.4兆瓦光伏發電系統全年并網發電量可達161萬千瓦時,可減少電費支出50萬元。
(范永光)
安徽合肥石油光伏發電“借光生金”
本報訊 安徽合肥石油錦繡大道綜合加能站光伏薄膜板發電項目于去年4月建成并投運,截至目前,綠電發電量達4.37萬千瓦時,為企業降本增效、綠色低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安徽石油首座汽油銷量萬噸站,合肥石油錦繡大道綜合加能站以升級改造為契機,將綠電作為踐行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統籌利用站房頂閑置場地建設總裝機容量為32.85千瓦的光伏薄膜板發電項目,打造“加能站+光伏”一體化模式,實現“借光生金”。
裝置運行至今,發電量基本能夠滿足站內用電需求,已節省電費近5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噸,企業光伏發電業務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本文摘自《中國石化報》